|
正常人的體溫,一般保持在 36.2~37.2℃的范圍內.如果體溫超過37.3℃.即可稱之為發燒:體溫在37.4-38.4℃之間,通常稱為低熱,若低熱,,若低熱持續2周以上,則可稱之為長期低熱:體溫在39℃左右者,可稱之為高熱:超過40℃以上者,又可稱為過高熱:高熱持續2周以上者,即為上期高熱.
產生發熱的原因,一般可分為兩大類,即感染性發熱或非感染性發熱,也有分為器質性發熱和功能性發熱.中醫以為發熱的病機極為復雜,通常可分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.外感發熱又有外感風寒,外感風熱,風濕,濕溫,熱毒之分,以及熱在氣分,熱在血分,熱在半表半里的區別:內傷發熱有氣虛發熱,血虛發熱,陰虛發熱,瘀血發熱的不同.對于發熱的病人,除了分析發熱的原因,采取相應的中西藥物治療外,對飲食物的宜忌,亦頗為重要.
宜忌原則
凡發熱病人,飲食宜選擇清淡而易于消化的流汁或半流汁,以補充人體消耗的水分,如湯汁,飲料,稀粥之類:宜吃具有清熱,生津,養陰作用的食品:宜吃富含維生素及纖維素的蔬菜瓜果.忌吃黏糯滋膩,難以消化的食品:忌吃高脂肪及油煎熏烤炒炸的食物.
宜食物品
發熱之人宜吃以下食物.
梨子,橘子,李子,柑,香蕉,椰子漿,甘蔗,西瓜,荸薺,番茄,菊花腦,蕺菜,地瓜,菜瓜,黃瓜,蘆根,蘿卜,冬瓜,綠豆,荷葉,金銀花,鮮生地.
此外,發熱病人在發熱期間或熱病后期,還宜食用大米粥湯,蘋果,柿子,枇杷,草莓,旱芹,水芹,茄子,蕹菜,莧菜,茭白,苤藍,菠菜,萵苣,枸杞頭,豆漿,瓠子竹筍,馬蘭頭,絲瓜,綠豆芽,藕粉,青菜,白菜,白扁豆,赤小豆,木耳菜,茼蒿等.
以上宜食之物,多為感染性和器質性發熱者食用,對于一些非感染性質和非器質性的神經性發熱,或是功能性發熱,以及不明原因的發熱,大多發熱時間較長,或是長期低熱,或屬長期高熱.這類發熱,通常屬于中醫內傷發熱范疇.中醫又將這類發熱,細分為氣虛發熱,血虛發熱,其飲食宜忌又當分別對待.
氣虛發熱者宜食食品.
這類發熱是由于過度勞累,飲食失調,或久病體弱,形成脾胃氣虛,中氣不足,陰火內生而發熱.表現為體溫升高,熱勢或高或低,發熱于午前較為明顯,常于蓮累后加重,并明顯感到周身乏力疲倦,氣短懶言,面色萎黃,容易感冒,飲食不香,或有腹脹,舌體淡胖,脈息細弱.氣虛發熱之人宜食以下甘溫益氣之品.
黃芪,牛肉,免肉,鱔魚,南瓜,番薯,牛肚,大棗,糯米,西谷米,紫河車,人參,黨參.
此外,氣虛發熱者還宜吃些雞肉,甘薯,山藥,太子參,海參,鱭魚,熟藕,紅糖,白術等有補氣作用的食物.
血虛發熱者宜食食品.
這類病從多半是由于出血,產后,術后失血過多,或久病心肝血虛,脾氣虛弱不能生血,以致陰血不足,無以斂陽所致.表現為低熱不退,頭暈眼花,面色不華,或貧血貌,心慌不寧,失眼不寐,唇白無力等.血虛發熱者宜吃補氣養血食品,除上述補氣食物之外,還宜服用下列食物.
馬奶,豬肝,黑芝麻,阿膠,烏賊魚,熟藕,龍眼肉,白芍,當歸,烏骨雞,鴿肉,牡蠣肉,鴨肉,鱉肉,蛙肉,龜肉,蚌肉,淡菜,鰒魚,枸杞子,黃精,桑椹,地黃 .
此外,陰虛發熱者還宜服食燕窩,銀耳,何首烏,哈士蟆油,醍醐,牛奶,海參,蜆肉,江珧柱,青魚,鱸魚,黃花魚,黑芝麻,白芍,哈蜊等.
忌食物品
外感發熱或感染性發燒者,忌食下列食品.
糯米,牛肉,狗肉,羊肉,羊髓,雞肉,雞蛋,鰻鱺,鯽魚,楊梅.
內傷發熱之人忌食下列食品.
炒米,狗肉,薤白,胡椒,肉桂,丁香,薄荷.
此外,根據辨癥,凡屬氣虛發熱者,還忌吃柿子,香蕉,檳榔,山楂,金橘餅,橘皮,榧子,荸薺,蘿卜,茭白,竹筍,苦瓜,苤藍,辣椒,胡椒,花椒,丁香,茴香,蔥蒜,生蘿卜,芥菜,薄荷,菊花,等生冷,辛辣食品:凡陰虛發熱者還應忌吃辣椒,胡椒,茴香,白酒,肉桂,蔥姜,炒米花,爆玉米花,鍋焦,荔枝,桂圓,橘子,櫻桃,洋蔥,香椿頭,砂仁,豆蔻,食茱萸,蓽撥,狗肉,羊肉等辛辣溫燥,耗傷陰液的食物. |
|